温馨提示:文章已超过185天没有更新,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摘要:
一、市场解析北交所中短期来看,可能会有震荡反复。但中长期来看,北交所未来新上市公司会变多质量变进一步变好,流动性的大幅改善和估值的系统性提升展现了更强的吸引力,尤其是业绩稳定且估值...

一、市场解析北交所中短期来看,可能会有震荡反复。但中长期来看,北交所未来新上市公司会变多质量变进一步变好,流动性的大幅改善和估值的系统性提升展现了更强的吸引力,尤其是业绩稳定且估值处于合理较低水平且具备稀缺性标的将会受益。本周,科创板整体PE估值从49.26X下降到48.20X,创业板整体PE由36.01X下降到35.28X,北证A股整体PE由35.07X上升到35.64X。从估值角度看,部分北交所企业估值偏高。也就是说,北交所由第一轮的估值修复行情,进入到了流动性溢价阶段,也是赚钱效应最好的阶段。11月边际改善的赛道国防军工:海外局势方面,朝鲜半岛局势以及伊以局势短期或进一步升级,对于军工板块形成情绪催化。国内方面,珠海航展将在11月举行,作为世界五大航展,届时多项军备展示或超预期。产业方面,伴随主要人事变动落地,行业订单有望进入扩张周期,带动公司财报回暖。具体关注三季度业绩提前改善的军工尤其是航空个股动向。汽车:近期汽车智能化进展加速,国内厂商纷纷推出新款车型以及对智能驾驶系统进行重大升级。政策方面,各省市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持续推进,对于行业形成利好;产业端,赛力斯、江淮汽车等多家汽车三季度增长强劲,小米汽车交付量超预期。产业预期方面,智能驾驶、车路云建设持续推进,海外FSD加速落地,行业空间进一步拓展人工智能:AI硬件方面,Apple Intelligence推出,促进产业端侧进展,对于算力需求提出进一步需求,与此同时,英特尔等公司业绩公布,云业务持续超预期。软件方面,近期关于软件应用开发进入新阶段,海螺AI作出新的落地尝试,OpenAI后续4o、Agent产业的推进对于行业有望形成进一步催化。光伏:当前行业处于政策助力行业修复阶段,虽然反应到基本面需要一定时间,但总体预期改善,具体而言,阶段性设置最低限价有长期意义,结合效率情况设定开工率性质有助于对PERC等老产能的淘汰,明年开始高效电池整体保持有序。消费电子:果链持续强势,苹果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显示,iPhone的收入恢复正增长,且增长势头超出华尔街预期,推动公司总营收创同期历史新高。国内方面,立讯精密等果链公司业绩持续增长,保持强势。华为方面,新品持续发布叠加销售持续火爆,产业链持续回暖。AI市场对 AI 的期待一直很高,因其应用落地国内外均低于预期,历经这一曲折,市场对 AI 的预期,已由大模型、大模型应用落地,直接切向了各计算平台、硬件云或端侧的真实落地推进。回溯机器智能的进化史进行梳理,互联网时代推动“信息”系统成熟化,使得今天信息获取的成本极低;“模型”系统正走过拐点,大模型所带来的泛化能力使模型生产的边际成本下降,转化为特定大公司如 OpenAI 背后的算力、人才、数据成本;仍有待突破、充满挑战的是“行动”系统的智能化,因此往下一阶段推演, AI 进化将解决执行端的功能。AI Agent 的本质是在数字世界的落地场景与应用中发挥“执行”的功能, 体现为机器基于特定目标,自主完成任务并且自我迭代。 目前已经出现的产品包括 Auto-GPT、 Bby AGI、 AgentGPT、 Microsoft Jrvis、 ChosGPT 等,但 AI Agent 无法直接在物理世界执行,更多是作为人类的助理,因此需要与人进行交互,需要配合手机、 MR、 AI pin 等智能终端展示信息及接受指令。社会层面的智能化刚走过数字底座建设,发展 AI Agent 空间广阔。据研究机构 Grtner 预测, 2024 年 1 月,在生产中接入 AI 智能体的企业已经达到 21%,到 2026 年,超过 80%的企业都会接入 AI 智能体。麦肯锡预测,到 2030 年前,它有望为全球经济贡献 7 万亿美元的价值,中国进一步释放生成式 AI 总效益的 1/3。 2023 年国内 AI 智能体市场规模约 554 亿元,预计至 2028 年将达 8520 亿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72.7%。To B 端, 进入 AI Agent 阶段,进行自我学习及进化的几个关键阶段, 在 AI 生产工具能力提升的背景下, 企业经营智能化升级的过程将会加速,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必然将更多的 IT 预算分配到以生成式 AI 为底层技术能力工具及产品体系之中,从而实现自身经营效率的提升,以保证在竞争中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将会催生出一批基于生成式 AI 的企业软件公司,帮助企业从单点智能化向企业 Agent 的方向进化。在 To C 端, AI Agent 结合手机、 PC 等硬件终端已经开始有所落地,Apple Intelligence 于 2024 年 10 月 28 日正式发布,通过 iOS 18.1、 iPdOS 18.1和 mcOS Sequoi 15.1 的免费软件更新提供给用户。国内手机厂商也在跟进 AI Agent 在终端的落地,如荣耀 2024 年 9 月 6 日在德国发布首个跨应用开放生态智能体 YoYo。大模型厂商在积极开发 AI Agent,如智谱 AI 于 2024 年 10 月推出 GLM 第一个产品化的智能体 AutoGLM,,只需接收简单的文字/语音指令,它就可以模拟人类操作手机。AI Agent 作为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有望为现有公司带来商业模式及估值的改善。国产算力链:寒武纪、海光信息、龙芯中科、盛科通信等;应用:万兴科技、金山办公、昆仑万维、光线传媒、华策影视、奥飞娱乐、中文在线、豆神教育等;参股智谱 AI 公司:电广传媒、凌云光;智谱合作:豆神教育、思美传媒;智谱算力:首都在线、优刻得、青云科技;半导体1)半导体板块Q3经营业绩实现同比增长。申万半导体板块(不含中芯、华虹)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372.84亿元,同比增长6.01%,实现归母净利润97.35亿元,同比增长30.08%,在人工智能和国产替代的双重驱动下,板块Q3经营业绩实现稳步增长,行业复苏态势延续。海外方面,台积电三季度业绩超预期,且对四季度业绩展望超预期,表明AI相关市场需求仍然强劲,且表示2025年资本支出很可能高于2024年,有望拉动上游半导体设备、材料相关需求。下游需求方面,Cnlys指出24Q3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5%,为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进入10月,搭载联发科、高通旗舰芯片的各大安卓品牌先后发布新品,且预计华为新一代旗舰有望于11月或12月发布,消费电子终端出货动能有望进一步释放。展望Q4和2025年,随着行业旺季到来和内资晶圆厂产能扩充持续推进,预计半导体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回升。2)半导体并购重组活跃度升温。2024年6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据集微网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13日,今年A股半导体产业链已有36家企业披露重大重组事件或进展。“并购六条”发布后,更是有富乐德、双成药业、百傲化学、文一科技、中创环保、至正股份、奥特维、光智科技、经纬辉开等上市公司跨界并购半导体资产,向国家支持的集成电路领域延伸,进行更为广泛的资源整合和业务拓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3)国产光刻机行则将至。光刻是芯片制造的核心工艺,占芯片制造1/2的时间+1/3的成本,光刻机被誉为“半导体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同时也是国内最“卡脖子”的环节。近期市场持续炒作“上海微电子”借壳预期,科创板电气风电(688660)预期最高。首先,“上海微电子”直接IPO>借壳。其次,即使借壳也会首选科创板,这是由科创板的硬科技功能定位决定的。电气风电(688660):公司公司实控人为上海国资委,上海电气集团持股61.4%,与上海机电业务有重合,或有消除同业竞争的可能。市场预期电气风电或存在上海微电子上市的可能。光刻机产业链相关公司:富创精密(零部件)、炬光科技(光学器件)、芯碁微装(直写光刻)、赛微电子(物镜)、波长光电(光源)、奥普光电(光栅编码器)、腾景科技(光学器件)、福晶科技(光源)、茂莱光学(光源)、电科数字(计算/控制模块)、新莱应材(零部件)、美埃科技/蓝英装备(洁净设备)、同飞股份/海立股份(温控)、东方嘉盛(服务)、华卓精科(工件台,未上市)、阿为特(北交所,零部件)。二、技术和情绪分析技术上,全A等权指数突破10月9日以来新高,距离10月8日高点一步之遥,短期有惯性突破的可能性。通过该指数可以看出,大多数个股在10月的亏损已经接近转盈,所以近日又将面临解套盘获利盘的回吐压力。北证50,在各宽基中最强,快速收复了前日的阴线,并且本次回撤并未与10月8日高点重叠,这是典型的主升特征,但需要注意后续突破新高后,要注意再度回撤的风险。市场情绪面,市场广度在前日接近中位后,再度回升,今天大幅上行,市场情绪和赚钱效应较好,近日大幅走高的空间有限,因为距离上限读数很近。广度量能也相应上行,主动需求距离上限还有距离。趋势广度新高,个股中期趋势上行。短线情绪,涨停成交温和放大,连板动能也小幅走高,封板率处于近期常态波动区间内。 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