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603416是什么股票服
会议要点
1、公司业务与市场表现
· 公司的业务板块包括物探采集和工程勘察服务、钻井服务、有线技术服务和船舶服务,覆盖中国海上及陆地、亚太、中东、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区。
·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人民币101.48亿元,同比增幅20%,净利润人民币6.9亿元,同比增幅51.3%。
2、财务与业绩
· 钻井平台板块和油田技术服务板块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板块。钻井平台板块的使用率和日费情况因地区而异,中东、亚太和非洲西海岸等地区费率较高。
· 油田技术服务板块在国内外市场均有新签订单,2024年第一季度国内技术服务板块营收超过40亿人民币,海外技术服务板块活动量超过9000万美金。
3、全球市场与竞争
· 全球钻井平台的使用率和日费情况显示,自升式平台使用率约为81%,半潜式平台使用率约为73%。
· 公司在技术板块的推广应用上取得进展,高端设备自主占比提升至75%,计划通过提升自主品牌形象降低技术分包率。
4、资本运作与投资者关系
· 公司已获得港股回购授权,将根据市场环境和公司业绩表现考虑是否执行回购。
· 公司品牌价值提升,2023年品牌评估价值较去年提升40%多,得益于技术板块的推广和技术实力的展现。
5、成本控制与战略规划
· 公司实施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通过四单管理降低成本,去年成本费用利用率达到10.5%。
· 公司提出“双50战略”,即装备技术和国内外市场各占50%,目前技术板块营收占比接近60%,未来将继续提升。
6、投资者关注的问题
· 公司对台风季对钻井平台作业天数的影响、油田技术服务板块的细维度拆分指引、一体化服务的收入情况、国内外市场展望、竞争优势、品牌价值提升原因、降本计划、人力和产能规划、资本开支规划、投资者结构、业绩指引和资产减值等问题进行了回应。
Q∓A
Q:公司的主要业务板块有哪些?
A:公司的主要业务板块包括物探采集和工程勘察服务、钻井服务、有线技术服务和船舶服务四大板块。公司还提供油田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服务,业务区域覆盖中国海上及陆地、亚太、中东、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Q: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的业绩表现如何?
A:2024年第一季度,中海油服实现了营收人民币101.48亿元,同比增幅20%。净利润为人民币6.9亿元,同比增幅51.3%。规模净利润为6.36亿元,同比增幅57.3%。
Q:全球钻井平台板块的使用率和新签订单的日费情况如何?
A:截至3月底,全球共有486座自升式平台,使用率约为81%。半潜式平台和钻井船的总数不到100座,使用率约为73%。在日费方面,中东、亚太和非洲西海岸等地区是热门区域,自升式平台的日费超过10万美元。南美和挪威北海区域的半潜式平台日费较高,挪威海域超过30万美元,南美区域大约为20多万美元。
Q:自升式平台和半潜式平台未来的新签订单日费走势及持续时间如何?
A:去年上半年半潜式平台的日费上涨明显,资本投资从近海逐步复苏并扩张至深海。下半年,半潜式平台的涨幅远高于自升式平台,全球自升式平台的价格趋于平稳,而半潜式平台有明显回升。
Q:油田技术服务板块目前的市场情况和新签订单情况如何?
A:油田技术服务板块在2024年第一季度国内新签订单超过40亿人民币,海外新签订单接近900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的新签订单增加了接近20亿人民币,增幅接近100%。
Q:公司在油田技术服务板块2024年第一季度的新增订单情况如何?
A:2024年第一季度,油田技术服务板块的新签订单相比去年增加了接近20亿人民币,同比增幅接近100%。
Q:目前被暂停的赚钱平台预计多久能消化掉需求?
A:我们正在与潜在的增量市场客户沟通,预计在明年中期时,这些平台可以基本消耗掉。
Q:不考虑沙特被暂停的平台,目前钻井平台Q2的作业天数相比去年趋势如何?
A:目前Q2我们正在作业中,如果不考虑中东四个暂停的平台,其他平台的作业量仍然比较饱满,与去年相比趋势相似。
Q:从工作量角度来看,目前这些平台相比去年的趋势如何?
A:工作量的趋势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所有合同都在正常执行。挪威的平台将在7月底加入,其增量效应可能在三季度体现。去年新签的订单中,新浪号将在7月底入列,而另一平台一直有作业,其工作量和费率情况将在未来几年体现。
Q:今年海上永福作业天数是否会有增长?
A:如果排除四个平台的影响,作业天数同比去年没有增加。国内工作量有不到10%的增量,海外方面,由于兴旺号去年在拖行和作业准备中,今年三季度可以投入使用,作业天数会有所增加。
Q:钻井平台业务是否包括陆地钻机和模块钻机?
A:钻井板块通常指的是钻井平台。关于是否包括陆地钻机和模块钻机,需要进一步了解。
Q:今年是否会积极推进港股回购?
A:公司已获得10%的港股回购授权,将根据市场环境和公司业绩表现,以及股价表现酌情决定是否执行回购。
Q:港股回购的窗口期是什么时候?
A:回购窗口期将取决于公司的业绩表现和市场环境,目前无法给出确切的时间节点。
Q:台风季是否会影响钻井平台的作业天数?空置的赚钱平台是否还会照常收取日费?国内外是否有差异?
A:台风季会影响作业,但属于不可抗力。台风过后,会尽快恢复作业。国内外处理方式一致,空置期间可能会有费用产生。
Q:油田技术服务板块是否有更细维度的拆分指引?
A:目前没有拆分到非常细的业务线占比,但可以分享一些强势业务如定向井、侧井、泥浆固井等在全球市占率接近10%。公司未来会尝试更细致地拆分每个业务线。
Q:一体化服务是否算在油田技术服务板块内?2023年一体化服务的收入大概是多少?
A:一体化服务属于油田技术服务板块。2023年,国内市场实现了接近17亿美元的收入,海外市场实现了约37亿美元,总计超过50亿美元。
Q:公司提出的双50战略中,国内外各50%的目标如何实现?
A:公司目前正处于战略转型阶段,从原先以装备板块为主要增量,逐步转向技术板块。去年技术板块营收达到257亿元,占比接近60%,并计划进一步扩大。这一增长得益于国内工作量的支持以及海外市场的积极拓展。同时,装备板块也将因油服行情好转而在海外市场获得更多合同。预期在两大板块的共同推动下,双50战略目标将逐步实现。
Q:公司与斯贝伦谢、贝克休斯等竞争时,主要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A:公司的竞争优势在于作为UTM服务商,不仅运营大型装备,还运营油田技术板块,包括无碳板块和船舶服务板块。公司能够提供一体化服务,满足客户在油田全生命周期中的各种服务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这与业内前三大公司形成差异。
Q:公司品牌价值提升46%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海外市场是否有类似的评估标准?中海油服的排名和海外客户认可度有何变化?
A:品牌价值提升主要得益于技术板块的推进,尤其是去年发布的玄机系统,全球仅有四家公司能提供相应服务。此外,公司在物探领域的成就和获得的OTC新技术大奖也提升了品牌形象。这些成就不仅提升了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也增强了全球客户对公司技术实力的认识。
Q:公司在降本方面是否有目标或计划?
A:公司持续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管控,实行四单管理,即单项目管理整个平台运营成本。去年成本费用利用率达到10.5%,今年预计将继续提升。公司还将通过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及实行备件物料的寄存寄售方式,进一步推动成本管控政策的实施。
Q:关于公司分包占比高、人力和产能规划,以及资本开支规划的问题?
A:公司技术板块的分包超过40%,这是由于技术板块近年来的持续增长和自主技术推广应用。高端设备自主占比已提升至75%,但最高端技术仍在攻克中。公司在海外市场如伊拉克、印尼、乌干达已有良好表现,并计划通过中海万泰产能扩大逐步覆盖全中国海域。同时,公司将在国内建立高等级的能力保障中心,海外则以项目组为中心建设大型维保车间,以支持技术板块的发展。
Q:公司在人员支持、设备服务和设备配件方面的自主占比提升计划如何?未来支出水平预计是多少?技术投入是否会有所倾斜?
A:公司致力于提升在人员支持、设备服务和设备配件方面的自主占比,并通过聚焦自身技术品牌和提升技术装备的国际化能力来降低技术分包率。预计未来两年的支出将降至常规水平,大约在40到50亿之间,前提是不发生任何紧张情况。由于公司持续保持高强度的技术研发,以保证技术迭代更新,技术转化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在技术方面的投入可能会有所倾斜。
Q:公司港股增发授权20%的考虑是什么?
A:公司每年都会获得相应的授权,但这并不代表公司一定会执行。增发授权只是获取了一种权利,是否实施将取决于市场环境和公司股价表现。
Q:公司目前投资者结构中,欧美资金的占比及其近年来的变化情况如何?
A:关于公司股本结构的具体信息不便透露,这是出于保密的考虑。但公司会进行股本结构分析,以便于与更多投资者沟通,了解他们对公司的关注点。
Q:公司是否有2024年第二季度的业绩指引?中东沙特事件对半年报的影响如何?
A:公司目前无法提供具体的第二季度业绩指引,因为时间刚过半,且中东平台的暂停对业绩有一定影响。公司会逐步动态更新业绩预期,并希望事件是局部和短期的。同时,公司也在关注其他板块的表现,目前看来其他板块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Q:关于资产减值的预测,公司有何考虑?
A:公司会在中期或年度进行动态预测,目前没有接到资产减值迹象的新消息。如果合同顺利签订,减值压力将会很小。公司会根据工作量和出租率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减值预测,并及时与投资者更新相关信息。目前,没有确切的答复能够说明一定会有减值。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