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辉开:商业航天、自主为什么这一个股票一直大涨可控、并购重组。
转自某球老师:goldenjing诺思天津第八大股东卫伟平挂牌转让全部股份,4.7672%,报价7623万。看来重整动作已经开始了,无论这个股份被谁收购,影响应该都不小。如果是经纬系,那控制权进一步加强,考虑到经纬账上现金很多,不排除这种可能;如果是大基金三期这样的产业资本进来,那诺思的估值肯定爆了,经纬同样受益;大股东目前都在质押状态,感觉大股东的可能性不大;如果还有其他狼进来,那就更热闹了,拭目以待吧。深圳交易所联合产权交易所:https://www.sotcbb.com/mobile/xmgg/bdDetil.html?contentId=4e1c8b307b9478df4fed11877e9b2&chnnelId=3226篇一: 关于卫伟平诺思股权转让的思考上周六写了一篇专栏,从专利交叉互认的角度分析了诺思与安华高和解的意义,应该是雪球上比较早的,我看到不少人复制粘贴了我的思路,周一市场也很给面子,20cm涨停。说实话当时我的想法就是炒一波诺思微的价值重估,因为国产替代空间足够大,和安华高的合作分成也很有想象力,所以500亿甚至更高的估值是可以期待的,对应到经纬辉开,30多亿的市值显得太低估了,题材炒作最重要的就是想象力。后来的事情就更有意思了,先是9号晚上定增股东减持,11号上午爆出股权转让消息,12号盘前诺思的声明,一件接一件,经纬股价也是过山车。一周下来,诺思和经纬都赚足了眼球,而且之前觉得相对遥远的并购重组竟然也有了一些蛛丝马迹。
卫伟平是职业投资人,早在2016年就参与了经纬的定增,当时还叫经纬电材。2020年陈建波和卫伟平联手增资诺思天津,当时卫总持有经纬2%的股权,因为不是5%以上股东,所以是以自然人的身份投资诺思,而不是作为经纬的关联方,但是大家都看得懂,卫总和陈总的关系非常不一般,卫总基本都是跟投陈总。这些在经纬的公告里都能查到,我昨天翻了好久。
关于卫总为什么不能把股权私下转让给经纬或陈总,这个深圳产权交易所的公告里说的很明确了,不要再做无端猜测了,没意义,因为不能这么干,看下图:
这个事情诺思天津内部通气会都开完了,老股东都已经知情,剩下就是看谁接手了。
再看下诺思天津目前的十大股东:
结合天眼查发现,第一大股东中科招商系,目前处于全部股权出质状态,说白了就是没钱,他自己就是创投,想的是套现退出,没必要也没意义再收5%;第三和第九大股东是陈峯系,目前全部股权处于司法冻结状态,被执行人,基本可以排除;第五和第六大股东是庞慰系,也是全部股权处于司法冻结状态,被执行人,也基本可以排除了;第七大股东陈素群,诺思天津法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全部股权处于出质状态,也是没钱,而且这个人是陈总2020年增资后找来做职业经理人的,你说他和陈总是什么关系,不好说;最后十大股东里就剩下最后一个天津微纳了,这个是天津大学的马甲,毕竟诺思最早是在天大的扶持下创立的,他确实有接手卫总股份的可能,但除了搅局我看不到其他的意义,一个位列第十大股东的校办企业能翻起什么大浪?所以仔细分析了十大股东的情况,经纬和陈总竟然没有对手[捂脸]
有没有可能是强有力的产业资本进驻?这个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如果大基金来了,那真是求之不得,以大基金的背书能力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协调能力,国产替代只会加速,诺思的未来和估值不可限量。当然抬杠的黑子还会说流拍,这确实也有可能,但小概率事件就不在讨论范围内了。
所以最后的结论就是经纬系受让股份的概率是最大的,毕竟老股东享有优先权。狼来了也是有可能的,但不一定是坏事,只会抬高诺思的估值。
篇二:是时候展示一下诺思的实力了晚上在诺思官微上看了一遍产品列表,但是找不到具体的产品介绍,于是就上网翻了翻,你别说还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先露个小脸:
这是啥,先别着急,先看看上架日期,2024年7月3日16点33分。诺思官微公告和安华高和解是什么时候?是2024年7月3日7点58分,有意思吧?再看看这个东西干啥的:
翻译一下吧:
对,不要惊讶,你没看错,这个东西就是北斗商用的最尖端的FBAR滤波器!和解后,经销商立马就把产品上架了,这也印证了@在看什么_ 老师的推断。所以在技术层面上讲,诺思绝对是无敌的存在,黑子们可以彻底闭嘴了。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下面贴一下经销商提供的诺思产品PPT,你会更惊讶,这还只是2022年的:
之前都是网传数据,现在最真实的数据来了,2022年Q4,月产能已经是80KK,年产能就是10亿颗,说诺思停产的黑子可以闭嘴了。
再看看诺思的专利储备和应用场景,根本看不到SAW这种低端货,都是BAW:
再看看产品列表,都是对标日美德国际大厂,晶圆级封装12周交付:
真的很震撼,这么强悍的公司,却一直这么低调,希望这次和解后能迎来彻底的新生,成为自立自强自主可控的明星公司。也真心希望经纬能把握住国产替代的产业浪潮,不负大小股东们的期待。
篇三:5G手机前端射频滤波器国产替代空间有多大?
诺思微系统和安华高和解并达成某些中国专利交叉互认后,潜在的国产替代空间到底有多大,说实话之前没有认真计算过,因为我不擅长做按计算器的股,更多的还是做价值投机股,但我确实想搞明白这个东西的国产替代价值。我们先不讨论各类5G和WIFI6移动终端,就只围绕5G手机这一个品类,看看诺思微系统到底值多少钱。
查阅了各种公开资料,单个5G手机前端射频组件的价值量是多少,没有一个很确定的数字,但比较明确的是滤波器的价值量占到整个组件的53%左右。所以另辟蹊径,想到了卓胜微,看看有没有最新的研报能找到答案,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找到了,见下图:
这是东海证券2024年6月27发布的研报,我在第19页找到了答案,Skyworks披露的数据,可信度应该是非常高的,以滤波器为例,数量由4G手机的40个上升到5G手机的70个,价值量上看,从4G的18美元上升到5G的25美元。为了进一步佐证这个数据,我翻了一下苹果和博通2020年签订的三年150亿美元采购大单,按照每年一亿台5G手机的备货量,那单台组件的价值量50美元左右,滤波器53%的占比就是26.5美元,相差不多,所以25美元这个数据应该是没问题的。
接下来看看今年国内5G手机的销量,根据信通院给出的数据:
把苹果的销量去掉,苹果的数据查的比较费劲,信通院能查到今年一季度是1000万部,彭博社给的4月份数据是350万部,5月份是环比增加40%,也就是490万部,那么1-5月合计1840万部。所以去掉苹果以后的数据是8360万部,考虑到三星的销量可以忽略不计了。最后按照这5个月的销量预测,全年国产5G手机在国内的销量应该是2亿部左右。
也就是说在全部国产替代可行的情况下,市场空间是2亿部×25美元=50亿美元。完全刨除了苹果,因为那是博通的基本盘,不在讨论范围内了。然后参考卓胜微去年的营收和净利润,得出的净利率是26%+,考虑到滤波器的价值量比开关更高,净利率应该不低于26%,就按27%算吧,潜在的利润空间高达13.5亿美元,折合98亿人民币。假设诺思只能吃下10%的份额,也有10亿,按最低的30PE算,也有300亿的估值,所以这个300亿并不是瞎喊的。我觉得这已经是最低的估算了,按诺思的产品实力,最少也能吃下20%到30%的市场空间吧,所以有人说值三个卓胜微也不是空话。更有意思的是诺思之前规划的天津南昌绵阳三个工厂的产能合计是125亿颗,我算了一下,25美元÷70颗×125亿=44.6亿美元,和50亿美元的国产替代空间相差不多,看来人家真是有备而来,早就算好了。
所以诺思现阶段就是等订单爆发和资金就位南昌绵阳工厂复工了,你如果看好国产替代的大趋势,那不妨多给一些耐心。川普上台只会加剧国产替代进程,说不定博通也是担心未来的商业禁令而提前达成跟诺思的和解,这都是有可能的。
至于经纬辉开目前可能参与的股权争夺,我觉得可以相对淡化处理,有则最好,属于锦上添花。毕竟持股比例已经不低了,主要的出发点还是诺思的估值蜕变,这应该是一个至少值500到1000亿的公司,也足矣给经纬带来估值的提升。
作者利益披露:转载,不作为证券推荐或投资建议,旨在提供更多信息,作者不保证其内容准确性。